logo_artqua_4.png
  • STORIES

  • GALLERY

  • ABOUT

    • 服務項目
  • CONTACT

  • 更多

   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.
    • All Posts
    • 藝術家生存指南
    • 藝術職人系列
    • 品味人物圖鑑
    • 作品導讀
    • Pulima系列
    搜尋
    母親與孩子的共同成長,孵化出創作的靈魂——專訪陶藝創作者李荔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5月15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母親與孩子的共同成長,孵化出創作的靈魂——專訪陶藝創作者李荔

    「我不會想做全職創作者,因為全職的意思是,『做土』將會是一份工作,但我不想把它視為一份工作,而是生活的一部份,它是跟著我的生活狀態一起流動,也跟著小孩一起生活。」
    13 次查看
    疫情海嘯的浪尖上,「數位」形塑成人類的另一種樣貌—專訪藝術家Kohei Kanomata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7月14日
    • 4 分鐘

    疫情海嘯的浪尖上,「數位」形塑成人類的另一種樣貌—專訪藝術家Kohei Kanomata

    橫跨兩千多公里的距離,與臺灣同為島嶼國家的日本,在今年二月時,疫情的海嘯早已以無聲的狀態衝擊日本全國,來自東京的Kohei Kanomata,以藝術家及策展人的角色,見證人類的生活從正常變為異常,異常又漸漸成為新日常的過程,並不斷在內心萌生一個又一個疑問,解構人與虛擬網路載...
    154 次查看
    他繪筆下的日月潭,讓英國查爾斯王子也著迷—專訪藝術家張驊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5月27日
    • 7 分鐘

    他繪筆下的日月潭,讓英國查爾斯王子也著迷—專訪藝術家張驊

    「當時畢業展辦在查爾斯王子位在蘇格蘭的莊園,發生一個很有趣的事,就是以日月潭為主題的作品被王子收藏。」接著張驊繼續說:「那幅被收藏的作品是以日月潭為主題,描述小時候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大,對於方向和路徑常感到不知所措,只是跟著父母遊走,感覺很像走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裡。」
    2,614 次查看
    搖擺的芒草,搖出家鄉的路徑— 表演創作者邱瑋耀Dahu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4月29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搖擺的芒草,搖出家鄉的路徑— 表演創作者邱瑋耀Dahu

    「布農族的文化是以玉山作為起點,慢慢一點一滴的延展開來。以前坐飛機經過玉山時都不曾有什麼感覺,但自從返回部落了解家的成長脈絡後,現在只要從飛機窗戶望見玉山,內心就莫名地湧現一陣感動,原來這就是我的家,我是從這裡來的。」
    583 次查看
    無形的絲線,織譜出後青春期的生命 — 表演創作者潘巴奈Pan Panay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4月24日
    • 6 分鐘

    無形的絲線,織譜出後青春期的生命 — 表演創作者潘巴奈Pan Panay

    Calay,是阿美族中祭司專用的詞彙,意指與祖靈牽引連結的絲線。每一次在祭儀中,祭司會用手指拉住這條無形的線,以尋找祖靈的存在,進行跨越時空的連結與對話。花蓮長大的潘巴奈,在述說這段關於絲線的故事時,她同時伸出她的雙手,在我們面前示範祭司拉絲線的模樣。對她來說,那條絲線不僅僅是與
    442 次查看
    創作對我來說,是以柔軟的姿態流動在這片土地上— 表演創作者安向·瑪卡卡如萬Ansyang.Makakazuwan(林源祥)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4月22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創作對我來說,是以柔軟的姿態流動在這片土地上— 表演創作者安向·瑪卡卡如萬Ansyang.Makakazuwan(林源祥)

    「回想小時候部落上半年耕作的季節,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聲音。其中包括『 ‘emaya’ayam鳥鳴之歌』,是卑南婦女在除草時必須吟唱的一首傳統曲,也是在媽媽小姐合唱團過去表演中,時常跟著演唱的歌謠。再來就是務農器具;因為老人家在除草時會打到石頭,大家一起敲打就聚集成某種節奏的頻率
    268 次查看
    城市中孤獨的創作者,解讀畫語中的憂鬱日常—專訪設計師董十行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1月21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城市中孤獨的創作者,解讀畫語中的憂鬱日常—專訪設計師董十行

    「城市真的是很讓人冷漠的地方。」 設計師董十行坐在被模型、畫作和電腦面板包圍的房間內,窗戶的外頭是陰冷潮濕的汐止,彼時的大台北地區已經不見陽光將近一個月。在這樣的天氣下,即便我們似是在談論創作,實則是乘著十行的飛船登上月球,探索那塊人們鮮少面對的陰暗面(The Dark...
    989 次查看
    疫情下的創作轉折,用畫筆重新學習愛的命題—專訪藝術家張心情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1年1月1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疫情下的創作轉折,用畫筆重新學習愛的命題—專訪藝術家張心情

    阿里山上,一位父親正拿著攝影機凝視太陽破曉前的那段奇幻光影。一時之間,他腦中突然浮現出一個名字——「昕晴」,意即為太陽快出來的時候。 於是,長達一年沒有名字的她,有了「張昕晴」這個名字。當她在二十多歲的年華裡,她把父親給予的本名轉化成「張心情」作為創作者之名,伴隨她一幅幅...
    2,282 次查看
    像薛西弗斯般,在荒謬的路上作畫—專訪插畫家孫慶宴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0年12月3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像薛西弗斯般,在荒謬的路上作畫—專訪插畫家孫慶宴

    「希望醒來每節都是美勞課。」從小就喜歡畫畫的Sun,一直都理解想做的事是甚麼,在至英國學藝術之前,從未受過正統的藝術訓練,反而是渡過一段與數字為伍的國貿科高中時光。 所謂創作,身為有知覺與感覺的生命體,我們都能是創作者,用不同的方式扮演成不同角色,在這個世界裡敘寫故事的千萬種樣貌
    1,933 次查看
    創作無界限,用「設計」搭建未來藍圖—專訪推測設計師宮保睿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0年11月26日
    • 5 分鐘

    創作無界限,用「設計」搭建未來藍圖—專訪推測設計師宮保睿

    「這是一場長期戰,當我五年前剛回台灣推廣推測設計時,大家都不知道我們在幹嘛,所以都是在藝術圈裡做。然而我發現只要慢慢做,就會有越來越多人理解,這股浪潮才有辦法動起來。」
    919 次查看
    從零開始的法國旅居,無所畏懼是最佳的創作武器—專訪插畫家胡瑜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0年11月10日
    • 4 分鐘

    從零開始的法國旅居,無所畏懼是最佳的創作武器—專訪插畫家胡瑜

    她是胡瑜Hu Yu,是插畫家,同時也是擅長Motion Design的多才設計師。但當你用讚嘆的眼神看著她的作品時,她總是用帶有謙虛感的微笑說:「其實我也只會畫畫而已,我想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了。」
    2,160 次查看
    跳脫上班人生,走出自己的藝術路 — 專訪藝術家張為雲 Wei Yun Chang
    鄭沛姍 Pei Shan Cheng
    • 2020年8月13日
    • 4 分鐘

    跳脫上班人生,走出自己的藝術路 — 專訪藝術家張為雲 Wei Yun Chang

    「我的作品中那些沒有被設定性別的小孩,是源自於我內心深處,我以為會隨著我長大逐漸消失,但實際上卻一直潛藏在那很久的孩子。」
    2,438 次查看

    artquanow@gmail.com|artqua藝括藝術